「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於2014年成功納入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遺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香港十個國家級項目之一。香港科技大學是西貢區的學府,亦是坑口的一份子,若科大同學與職員能參與保育這一個國家級項目,將會是科大的光榮。今年,華南研究中心與麒麟協會合作,於科大舉辦客家麒麟工作坊,協助傳承與弘揚地方傳統。「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 傳承工作坊」將於2019年3月招收約30名學生及教職員成為學員,工作坊以三個月為一個訓練週期,每期六節。華南研究中心將會為學員安排實地田野考察,讓學員進一步瞭解坑口社區及麒麟文化。完成訓練後,學員將有機會於2019年5月中旬的「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內,代表科大作示範演出,展示學習成果。科大成員更可參與一年一度坑口天后誕之服務學習活動,深入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及其與坑口社區的關係。
- The Salt & Light Preservation Centre Limited (Charitable Institution---91/11287)
- Hong Kong Baptist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Religion and Philosophy)
-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Chinese and History)
-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partment of Anthrop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於2014年成功納入為第四批「國家級非物遺文化遺產名錄」,成為香港十個國家級項目之一。香港科技大學是西貢區的學府,亦是坑口的一份子,若科大同學與職員能參與保育這一個國家級項目,將會是科大的光榮。今年,華南研究中心與麒麟協會合作,於科大舉辦客家麒麟工作坊,協助傳承與弘揚地方傳統。「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 - 傳承工作坊」將於2018年10月招收約30名學生及教職員成為學員,工作坊分上、下學期,三個月為一個訓練週期,每期六節。華南研究中心將會為學員安排實地田野考察,讓學員進一步瞭解坑口社區及麒麟文化。完成訓練後,學員將會於2019年5月中旬的「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內,代表科大作示範演出,展示學習成果。科大的成員更有機會參與一年一度坑口天后誕之服務學習活動,深入瞭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及其與坑口社區的關係。
每年端午節,大澳的三個漁業行會(扒艇行、鮮魚行與合心堂)都舉行傳統的宗教性「龍舟遊涌」活動。該活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項目。
在農曆五月初四日(6月17日),行會成員划龍舟到楊侯廟、新村天后廟、關帝廟及洪聖廟請出四間廟宇的小神像,接返各行會之「龍躉」(臨時活動場所)上安放。
在農曆五月初五日(6月18日),進行遊涌(又稱「遊神」),由三艘龍舟拖著載有神像的小艇巡遊各水道,並沿途為水中的幽魂「化衣」(焚燒金銀衣紙),保佑水陸居民平安,兩岸的棚屋居民也同時向巡遊的龍舟焚香拜祭。下午,各行會把神像送返各廟宇。除了宗教性的龍舟遊涌活動外,端午節當天亦有龍舟競渡。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致力推動華南地區社會歷史與文化研究,並開展文物教育活動。近年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育成為一個熱門的議題,我們希望透過參與體驗和社區服務的方式,讓科大同學瞭解如何保育「非物質文化遺產」。這次活動可親身體驗大澳端午節舉行的「龍舟遊涌」儀式和慶典活動,歡迎報名參加。
大澳位於珠江的出口。珠江口的生態環境和珠江三角洲的社會經濟活動密切地影響著大澳社會。大澳的獨特生態環境和地理位置,促成了漁業、鹽業、農業與商業的發展,以及不同背景的族群定居。在漫長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大澳居民發展出一套特有的民間宗教體系。每年端午節,大澳三個傳統漁業行會(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均舉辦傳統「龍舟遊涌」活動。
「正一」是傳統道教中的一個派系。在香港,地方宗教儀式大都以正一科儀為主,可見於傳統的神誕節慶,以及婚禮、喪禮等生命禮儀中,是香港源遠流長的地方傳統,執行正一科儀的儀式專家被通稱為「喃嘸先生」,在悠長的歷史過程中,他們形成了香港的師承與科儀體系。
隨着社會急速的轉變,傳統的節慶活動及生命禮儀都作出了相應的改變,但有些還是面對著失傳的危機。我們希望透過「傳統正一儀式工作坊」,讓儀式專家有系統地講解和示範行儀方式、音樂拍和等,從而令公眾全面理解傳統正一道教科儀的內容、流變,以及儀式變化與社會變遷的關係,讓學員認識及欣賞傳統地方宗教儀式,促進有關科儀的傳承。
- Salt and Light Preservation Centre, Yimtintsai Village
- South China Research Center,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LTH 1010 Community or Voluntary Work (4 sessions, 3.5 hours per session)
- Salt and Light Preservation Centre, Yimtintsai Village
- South China Research Center,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LTH 1010 Community or Voluntary Work (4 sessions, 3.5 hours per session)
每年端午節,大澳的三個漁業行會(扒艇行、鮮魚行與合心堂)都舉行傳統的宗教性「龍舟遊涌」活動。該活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項目。
在農曆五月初四日(5月29日),行會成員划龍舟到楊侯廟、新村天后廟、關帝廟及洪聖廟請出四間廟宇的小神像,接返各行會之「龍躉」(臨時活動場所)上安放。
在農曆五月初五日(5月30日),進行遊涌(又稱「遊神」),由三艘龍舟拖著載有神像的小艇巡遊各水道,並沿途為水中的幽魂「化衣」(焚燒金銀衣紙),保佑水陸居民平安,兩岸的棚屋居民也同時向巡遊的龍舟焚香拜祭。下午,各行會把神像送返各廟宇。除了宗教性的龍舟遊涌活動外,端午節當天亦有龍舟競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