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活動

~

大澳位於香港的西端,面向伶仃洋,處於珠江出口。珠江口鹹淡水匯流,曾是一個漁產豐富的漁場,這讓大澳成為香港的一個主要漁港。在船隻以風帆推動的年代,大澳更是珠江口的船運樞紐。大澳曾經是一個集漁業、鹽業、商業及農業活動的海邊市鎮。現今仍保留了獨特的社區文化及歷史文物古蹟。

「大澳田野學園」計劃的目的,正是藉著大澳豐富的歷史文物,進行實地學習活動,鼓勵參加者接觸社會,親身瞭解地方歷史、社會與文化。

元朗厦村友恭堂

展覽:香港中式長衫
宗族秋祭儀式考察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是當地獨有的傳統活動。每逢端午,大澳的三個傳統漁業行會,即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皆舉行龍舟遊涌儀式,用龍舟拖著載有神像的小艇巡遊大澳水道,以保佑水陸居民平安。百多年來,從不間斷。是次活動將介紹這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的歷史、社會和文化內涵,藉此闡明非遺傳承的意義。參加者更有機會親身於大澳水道扒龍舟,體驗這項地方傳統。

~
歡迎大專生及中學生參加

香港科技大學是西貢區的學府,亦是坑口的一份子。今年,華南研究中心與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合作,於科大舉辦客家麒麟工作坊,協助傳承與弘揚地方傳統。

~

大澳位於香港的西端,面向伶仃洋,處於珠江出口。珠江口鹹淡水匯流,曾是一個漁產豐富的漁場,這讓大澳成為香港的一個主要漁港。在船隻以風帆推動的年代,大澳更是珠江口的船運樞紐。大澳曾經是一個集漁業、鹽業、商業及農業活動的海邊市鎮。現今仍保留了獨特的社區文化及歷史文物古蹟。

「大澳田野學園」計劃的目的,正是藉著大澳豐富的歷史文物,進行實地學習活動,鼓勵參加者接觸社會,親身瞭解地方歷史、社會與文化。

~
專題5:大澳侯王誕(正日巡遊、賀誕、問卜)

楊公侯王是大澳漁民所信奉的最重要神明,農曆六月初六侯王誕是大澳漁民最隆重的一個神誕節日。大澳漁家影像舘將於侯王誕期間推出 “神誕正日巡遊、賀誕、問卜” 作爲專題的 “微紀錄片工作坊“。參加者跟隨巡游隊伍運送神像出遊,用手機拍攝各項祭祀儀式,再剪輯成微紀錄片作爲文化保育。

~

醮師系統:道家全真音樂
儀仗音樂
醮師系統:釋家廣東佛事音樂

~
客家舞麒麟訓練班 歡迎大專生及中學生參加

香港科技大學是西貢區的學府,亦是坑口的一份子。今年,華南研究中心與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合作,於科大舉辦客家麒麟工作坊,協助傳承與弘揚地方傳統。

~

日期:2023年6月26-27日

主辦: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法國現代中國研究中心

~

2023年6月11日及17日

~

「大澳端午龍舟遊涌」是當地獨有的傳統活動。每逢端午,大澳的三個傳統漁業行會,即扒艇行、鮮魚行和合心堂,皆舉行龍舟遊涌儀式,用龍舟拖著載有神像的小艇巡遊大澳水道,以保佑水陸居民平安。百多年來,從不間斷。

~

由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資助,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與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合辦的第四屆「坑口非物質文化遺產活動日」(非遺日)。現誠邀各大專院校學生參加非遺日之「大學生服務與學習計劃」協助籌備工作,藉此認識地方組織及非遺傳統知識,同時瞭解地方文化與非遺之間的關係。

~

2023年5月4日至9日

在香港及廣東地區,廣東敲擊音樂是地方音樂的基本元素。高頻的嗩吶聲音加上響亮的敲擊樂,形成充滿節奏感的音樂,一來可以調控儀式的進行,二來可以讓社區知悉儀式的進行。因此高頻及敲擊音樂在傳統鄉村儀式中,具有重要功用。以往,新界傳統鄉村都有自己的音樂隊伍,在婚禮、祭祖及節慶時擔任音樂伴奏。華南研究中心致力保育鄉村儀式傳統,與厦村友恭堂合辦「傳統鄉村音樂工作坊」,邀請正一科儀音樂專家,介紹弘揚鄉村傳統音樂。此活動獲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資助。歡迎蒞臨參加。

~
客家舞麒麟訓練班 (第二期)

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的傳統已傳承了超過二百年。客家人視麒麟為瑞獸,可以化解煞氣,帶來好運,所以在慶祝農曆新年、婚嫁、祝壽、祠堂開光、新屋入伙、迎賓、太平清醮、神誕等喜慶場合都會舞麒麟。自舞麒麟隨客家群體移入香港後,與本地傳統音樂和武術結合,發展出極具本地特色的造型、步法和套式。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更於2014年列入第四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

元朗厦村友恭堂

展覽:香港中式長衫
宗族春祭
田野考察

~
客家舞麒麟訓練班 歡迎大專生及中學生參加

香港科技大學是西貢區的學府,亦是坑口的一份子。今年,華南研究中心與香港西貢坑口區傳統客家麒麟協會合作,於科大舉辦客家麒麟工作坊,協助傳承與弘揚地方傳統。

~

交流及練習宗族儀式中所採用之傳統音樂

導師: 梁嘉樂師傅、陳裔堅師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