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類學講座系列

於2002年開始,由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主辦,香港大學香港人文社會研究所及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合辦,由來自人文科學各個領域的學者作公開講座。

-從《百苗圖》看貴州民族史的研究 (2004.11.21)
-從支系名稱流變看苗族文化的發展 (2004.11.21)
-衛所屯軍和少數民族關係 (2004.11.22)

楊庭碩教授(吉首大學人類學與民族學研究所)

 Macro-View of South China during 17th and 20th Centuries: Globalization, Regionalization, and Localization (2004.10.08)
Professor Hamashita Takeshi (Center for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Kyoto University

跨國社會場域、制度性網絡與家國的想像:以新加坡(1945-2004)為例 (2004.09.22)
劉宏教授(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

文化與歷史:對於「歷史人類學」之我見 (2004.09.17)
黃應貴教授(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所長)

台灣客家研究之近況 (2004.07.04)
張維安教授(台灣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院長)

明清士人的生活經營與雅俗之辯証 (2004.04.04)
王鴻泰教授(台灣暨南國際大學歷史系)

江南三角洲的聚落與祭祀:文獻考證與實地調查 (2004.03.12)
濱島敦俊教授(日本大阪大學文學院榮譽教授;日本東洋文庫研究員)

關於歷史研究的「歷史性」問題 (2004.01.07)
孫歌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

-關於中國文明起源與形成問題的討論 (2003.12.01)
-考古學文化演變的一個模式──荊村文化進化的研究 (2003.12.02)
-考古學文化傳播的兩個模式──鬹、斝、鬲之傳遞與雙鋬鬲之傳播 (2003.12.03)
-民族與考古學 (2003.12.06)

張忠培教授(故宮博物院)

祖先拜祭與地方組織──華南華北的比較 (2003.08.29)
科大衛教授(牛津大學中國學術研究所)

走進民間的國家典章制度──閱讀地方文獻 (2003.08.29)
劉志偉教授(中山大學歷史系)

從京族跨國聯繫與苗族的身份建構看邊界的多重意義 (2003.08.29)
張兆和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民間宗教展現的地方與國家 (2003.08.29)
廖迪生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區域研究中碑刻資料的收集與利用 (2003.08.28)
鄭振滿教授(廈門大學歷史系)

區域研究與國際視野──潮州、香港與東南亞 (2003.08.28)
蔡志祥教授(香港科技大學人文學部)

從地方史到區域史──潮學研究的課題與方法 (2003.08.28)
陳春聲教授(中山大學歷史人類學研究中心)

近世中國思想史研究的一些反思 (2003.05.03)
朱鴻林教授(香港中文大學歷史系)

廣東民國時期的土豪:社會歷史學還是行政歷史學的問題? (2003.03.22)
費約翰教授(澳大利亞 拉籌伯大學亞洲研究學院)

漢語方言與移民 (2003.03.07)
周振鶴教授(復旦大學中國歷史地理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