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薄扶林村火龍

~

2016·09·24~11·04
地點: 廣場 (何善衡體育館 外)
籌辦: 香港科技大學 華南研究中心

 

舞火龍

香港島南區薄扶林村每年在中秋節晚上舉行舞火龍活動,火龍由數十名健兒舞動,在鼓聲的節奏與龍珠的引領下,巡遊村中里巷,祈求合境平安。巡遊後,健兒舞著火龍,步行一小時至二公里外的瀑布灣,將火龍投入海中,讓「龍歸滄海」。為了保護環境,在傳統儀式完畢後,健兒將火龍移回陸上處理。此項傳統已有百多年的歷史,為《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link is external)中之一員。

火龍

火龍骨架是以竹枝及稻草紮作而成,長十多米,骨架下連接竹竿,作為舞動的把手。火龍在中秋節前一個月開始紮作。在巡遊前,健兒將燃點了的香枝插在火龍骨架上,香枝的火點構成火龍的身體。

火龍紮作技藝

本火龍展品為2016年中秋節,在薄扶林村供村民上香之其中一座火龍。本火龍由吳江乾師傅紮作,吳師傅自小在薄扶林村長大,有四十多年紮作火龍的經驗。是次借出火龍予香港科技大學展覽,目的是讓學界認識香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薄扶林村的舞火龍傳統。

薄扶林村

薄扶林村位處香港南區,有二百多年歷史,原來是一條客家農村,現約有村民三千多人。

鳴謝

吳江乾師傅
吳江南師傅
薄扶林村火龍會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