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種子計劃 - 舞麒麟與地方社會田野考察

西貢清水灣半島上的十八條鄉村組成坑口區,區內有客家、本地鄉村及漁民社群。客家移民早在三百年前於西貢沿海及河谷建村定居,並傳承舞麒麟習俗。每逢神誕、婚禮、祝壽、祠堂開光及新居入伙,村民都會舞麒麟,驅除煞氣,送上祝福。2014年,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本活動讓參加者實地考察瞭解舞麒麟技藝及其與地方社會之關係,並與國家級非遺項目傳承人座談,進一步認識舞麒麟的地方意義。

日期

2021年11月7日 (日)

時間

14:00~17:00

地點

下洋鄉公所及劉氏宗祠


防疫措施

  • 參加者於活動開始前須接受體溫檢測,若有發燒症狀,將不得參與,並建議盡快求醫。
  • 參加者於活動期間必須佩戴口罩。
  • 為配合場地使用人數上限及保持社交距離,現正實施特別座位安排。請參加者遵從指示入座。
  • 場地均設有酒精消毒搓手液。

報名及查詢

電話: 2358 8939

電郵: schina@ust.hk


 

主辨

Image
scrc logo

 

非遺種子計劃

近年香港積極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非遺)保護工作,在得到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的支持下,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提出「非遺種子計劃」,目的是讓非遺項目傳承人瞭解其非遺傳統在社區之角色,及認識保護非遺的意義。本計劃同時邀請項目傳承人參與工作坊,向公眾傳授非遺知識與技藝。保育項目包括「地方傳統音樂(醮師和八音系統)」、「正一科儀傳統」、「紮作技藝」、「嘆歌」、「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宗族儀式」及「大澳端午龍舟遊涌」

seed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