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活動

每年端午節,大澳的三個漁業行會(扒艇行、鮮魚行與合心堂)都舉行傳統的宗教性「龍舟遊涌」活動。該活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項目。

在農曆五月初四日(5月29日),行會成員划龍舟到楊侯廟、新村天后廟、關帝廟及洪聖廟請出四間廟宇的小神像,接返各行會之「龍躉」(臨時活動場所)上安放。

在農曆五月初五日(5月30日),進行遊涌(又稱「遊神」),由三艘龍舟拖著載有神像的小艇巡遊各水道,並沿途為水中的幽魂「化衣」(焚燒金銀衣紙),保佑水陸居民平安,兩岸的棚屋居民也同時向巡遊的龍舟焚香拜祭。下午,各行會把神像送返各廟宇。除了宗教性的龍舟遊涌活動外,端午節當天亦有龍舟競渡。

香港西貢坑口社區每年都會在4、5月間搭建戲棚,上演粵劇神功戲,慶祝天后誕。演戲之前,由麒麟迎接天后神像巡遊村落,保庇社區安寧,是坑口區的年度大型活動。坑口天后誕活動涵蓋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簡稱「非遺」),包括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的粵劇、國家級非遺項目的西貢坑口客家舞麒麟、以及正擬納入香港代表作名錄內的天后信俗及戲棚搭建技藝。
~
Linked with HLTH 1010 Community or Voluntary Work (Max. 3 sessions, 4 hours per session)
~
地點: 廣場 (何善衡體育館 外) 籌辦: 香港科技大學 華南研究中心
~
Linked with HLTH 1010 Community or Voluntary Work (Max. 3 sessions, 4 hours per session)
地點: 香港科技大學學術大樓2306室 (電梯17-18) 本活動主要以廣東話進行
~
Linked with

HLTH 1010 Community or Voluntary Work (Max. 3 sessions, 4 hours per session)
HKUST Connect SERVE 25 Campaign (pledge 25 hours of direct service to the local community)

~
每年的端午節,大澳都舉辦龍舟遊涌,這個已經成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傳統儀式,由扒艇行、鮮魚行、合心堂三個漁業行會主辦。三個漁業行會的龍舟拖行神艇前往侯王廟、天后廟、關帝廟和洪聖廟迎接各神明「行身」巡遊大澳水道,沿途在神艇上化衣及撒水飯,以安撫水中幽魂,保佑水陸居民平安。這個「遊涌」儀式本來與漁業經濟及棚屋社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在近二、三十年來,大澳社會經濟轉型,遊涌儀式也發展了新的意義。
~
主辦: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資助: 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 支持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
Linked with

HLTH 1010 Community or Voluntary Work (Max. 3 session, 4 hours per session)
HKUST Connect SERVE 25 Campaign (pledge 25 hours of direct service to the local community)

~
籌辦:香港科技大學 華南研究中心 地點:香港科技大學 吳家瑋學術廊二樓 (LT K 外)
~
主辦: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資助: 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 支持單位: 非物質文化遺產辦事處
~
主辦: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資助: 衞奕信勳爵文物信託 支持單位: 香港文化博物館
講者:古正美教授 主辦: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

Be a mentor today; be a leader tomorrow!

~
合辦 香港科技大學華南研究中心 香港大澳傳統龍舟協會